Saturday, October 20, 2007

中国股市叫人“看不懂”

中国股市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。

  最近,A股指数在大盘蓝筹股的带动下,一路狂飙突进,连续跨越5800和5900点关口,并站稳了6000点大关。

  与此同时,有关A股泡沫的说法也不绝于耳,不仅李嘉诚、格林斯潘等大师们近期不断警告,就连美国股神沃伦o巴菲特也连续7次减持中国石油的股票。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在一次公开场合中承认,股市“投机气氛更浓了”。

  中国政府原本希望通过发行更多股票和允许更多资金投资海外,逐步为股市降温。但新推出的大型IPO如中海油服、中国神华等却带领指数一路上扬,就连央行第八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也被忽略不计了。

  面对种种“盛市危言”,市场并未理会,仍然牛气十足。每天仍有数十万投资者蜂拥进入股市。

股市为何大涨?

  那么,到底是什么推动了股市大涨?A股为何总是让人看不懂?申银万国首席分析师桂浩明在接受本报访问时称,很多人看不懂中国股市,是因为第一,他们没有适应中国市场;第二,他们不了解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情况。第三,他们对世界上近几年世界性的资产证券化以及证券投资热潮的兴起,没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。“不但中国股市在涨,周边市场也在涨,李嘉诚先生所在的香港股市现在也在涨。”

  桂浩明说,投资者首先要深刻认识现在这个市场上涨的动力到底是什么;第二,充分认识泡沫和它的客观存在,以及如何设法通过理性的操作来消除泡沫。

  第三点,要顺势而为。他说,A股股指到3000点时很多人是唱空的,但股市还是在涨。到了4000点,包括格林斯潘、李嘉诚等人,也都在讲“股市有泡沫”,但现在A股指数已经上到6000点了。

  他认为,股指之所以一直大涨,本身是市场内在力量引发的。首先,市场有这种上涨的动力。现在上涨的个股,之前很多在9月份或8月份并没有很好的表现,比如银行股。其次,有些新股上市,比如说建设银行、中海油服等,给市场注入了新的血液,会带动新的上涨。

  此外,最近“中”字头的企业注资比较明显,比如中国神华还未上市就表示未来会注资,中国船舶和中国远洋也一样。所以,尽管它们市盈率普遍较高,但还有上涨的动力。

  桂浩明特别指出,此轮上涨主要集中在少数大盘蓝筹股上,它们权重较大,所以带动的指数较高,因此他认为这和整体股市泡沫的膨胀是没有很大关系的。

股市成经济晴雨表

  然而,中国股市的股票总市值已达3万7000亿美元,今年股票的成交量已居世界之首,新股发行融资规模在全球市场中数一数二。股市也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已上涨了近五倍。面对飙升的市场,投资者已经感到“高处不胜寒”。很多人已经在担心未来会不会出现类似5月30日的暴跌。

  对此,桂浩明认为,今年5月30日的调整有很强的政策背景因素,而现在的市场状况和当时已经有很大的不同。

  第一,“5·30”的时候是绩差股的过度炒作,而现在是绩优股和大盘股的行情。“5·30”时很多是非理性、投机性的题材炒作,而现在很多是机构基于价值挖掘价值发现的行情。当时,成交量、日换手量很大;现在,即便指数涨到6000点,其成交量也不过在2500亿左右。所以,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。他认为长期来看股市走势还是向上的。

 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在审议讨论十七大报告时表示,中国股市正呈现经济“晴雨表”的作用。他说,市场已经发生了转折性变化,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:市场规模发生了显著变化,市值大幅提高;市场结构得到了优化,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构成发生较大转变;市场功能不断健全,市场配置资源能力明显提高;股市如今也成为社会各层面管理财富的一个平台;期货市场功能得到恢复,产品数量明显增加等。

  然而,在很多外国投资者看来,中国股市的飙升正孕育着崩盘的危机。一直看空中国股市的投资大师罗杰斯近期也认为,中国股市已是一个“潜在的泡沫”。

股市整体健康

  不过,代表中国证券业主流观点的桂浩明指出,中国股市整体上是健康的。他说,当然一些股票也存在一定泡沫,但这是任何市场都会存在的。如果说某个市场非常健康,没有任何投机,那不是股票市场。市场就是在一种不断自我更新、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。

  他说,不要对市场的成熟度有过高的预期。以前人们一直说香港股市很成熟,但香港的权证炒作可能比中国大陆厉害好多倍,香港股市这几天的炒作行情并不比A股差多少。欧美市场也一样。“前几天谷歌(google)公司的市值已高达1800亿美元,一个搜索网站达到这么大的市值,你说有没有泡沫呢?”

  因此,他认为A股短期内并不具备调整的压力。事实上,尽管近期指数一路飙升,但很多个股的调整幅度是很大的,很多个股甚至跌到了5月30日之前的价格。所以说如果有调整,那么这种调整也是很正常的,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。



Source:http://www.zaobao.com/finance/pages/comment071018.html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