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消津貼‧汽油或漲至3令吉‧經濟學家:弄巧反拙通膨惡化
大馬財經 財經焦點 2008-04-04 18:20
(吉隆坡)消息指政府探討“富人多付,窮人少付”概念,建議新汽油津貼架構,將97無鉛汽油津貼轉貼新推出的95無鉛汽油和食品。經濟學家卻認為,97無鉛汽油津貼取消後每公升汽油零售價可能高達3令吉,執行不當反而加劇通貨膨脹升高的風險。
根據市場消息,政府計劃推出較廉價的95無鉛汽油,供低價的國產汽車使用,並把供名貴進口車使用的97無鉛汽油津貼來補貼95無鉛汽油以及其他必需品,以概念中的理想的“劫富濟貧”方式抑制通膨。
不過,也有經濟學家認為有關方案“知易行難”,如果實施不當,反造更沉重的通膨壓力,因此實施前必須有嚴密的措施,同時也必須確保新低價油的品質,才不會讓低價車車主寧可選擇貴油,加重負擔。
油價恐從1.92令吉‧漲逾50%至3.10令吉
亞歐美研究經濟學家蘇海米表示,上述架構或只是政府汽油津貼調整眾多方案的選擇之一,旨在簡化津貼架構。
他預計,取消97無鉛汽油津貼後,每公升零售價將從現有1令吉92仙激增逾50%至3令吉或3令吉10仙。至於92有鉛汽油將維持現有價格水平,95無鉛汽油價格則胥視津貼分配而定。
他認為,政府仍在探討調整汽油津貼,即使今年調整,幅度並不會過於顯著。
“假設每公升汽油價格調升20%,通貨膨脹將達3.5%,超越國家銀行預測的2.5%至3.0%水平。”
國內一名經濟學家卻對上述津貼調整的架構的可行性存有疑慮,尤其是95無鉛汽油品質對汽車的影響是車主最大關注。
他指出,倘若低價油品質對車傷害大,維修成本讓車主寧願繼續使用品質較佳的97無鉛汽油,反而加劇通膨的惡化。即使節省的津貼轉貼必需品降低物價壓力,汽油調整的負面影響遠超食品津貼的利好。
非所有食品獲津貼
按通消費價格指數的計算,食物比重佔30%。電力和燃料比重只佔3.5%,可是汽油價格調整卻對佔15.9%比重和其他項目造成重大的影響。
他說:“更重要的是,並非所有食品都會獲得津貼。”
舉例來說,倘若政府只把汽油津貼補貼三份之一的食品。換句話說,餘下佔20%消費價格指數比重的食品,以及比重佔15.9%交通的通膨將隨汽油價格上揚,提高通膨壓力。
“一旦上述新汽油津貼架構落實,或考慮上修通膨預測。”
鑑於國家銀行表示將繼續採取措施抵禦物價壓力,該名經濟學家相信全年通膨將企在2.5%。今年2月通膨為2.7%。
他指出,國際原油價格料繼續高企每桶100美元水平,但國內現有政局發展卻不容許顯著調高汽油價格。
“即使今年決定調升汽油零售價,料比2006年每公升30仙的漲幅低。”
不影響汽車領域‧僅激勵國產車
取消97無鉛汽油津貼和低價車適用的95無鉛汽油面市,或對普騰(PROTON,5304)和第二國產車帶來少許激勵,不會對汽車領域帶來顯著影響,
達證券汽車分析員益馬指出,無論汽油價格或經濟基本面變化,高價汽車需求彈性較佳。至於低價汽車,則對汽油津貼較敏感。
“一旦實施上述措施,或對普騰或第二國產車轎車低價汽車帶來一些刺激,但實際影響不大。”
他表示,政府探討富人多付,窮人少付的汽油架構調整津貼,但卻間接鼓吹使用性能較差的92有鉛或95無鉛汽油。效能較佳的97無鉛汽油,仍舊是車主使用的考量。
目前,市場上提供給一般汽車的汽油只有兩種,即97無鉛汽油和92有鉛汽油。據悉,95無鉛汽油品質雖比97無鉛汽油遜色,但一般轎車如普騰,以及馬力較低如1.3cc以下汽車引擎適用;豪華房車則使用品質較好的97無鉛汽油。
前年汽油漲30仙‧汽車銷售下跌
益馬說:“汽油價格並不是決定購車者買車與否的決定性關鍵,主要還是視個別需求。”
他舉例,2006年調升每公升汽油價格30仙雖導致汽車銷售走跌,但2007年已經復甦。去年汽車全年總銷售48萬7176輛,較2006年萎縮0.7%。
僑豐投資研究分析員阿末則認為,若實施上述汽油津貼政策,整體而言不會對汽車領域造成重大影響。
不過他強調,最終胥視政府的津貼政策對汽油價的影響,方能作出深入評論。
根據大馬汽車協會的預測,今年汽車銷售將取得4.7%成長至51萬輛。市場分析員則普遍認為,今年汽車總銷量將達到51萬至51萬6000輛,成長率料達到5至6%。
經濟汽油乃緩兵之計
長期的燃料補貼政策對國家經濟弊多於利,不僅削弱政府的財務狀況,也打擊經濟效率和資源分配。聯昌研究指出,減輕燃料補貼是長期必須,短期則先改變現有補貼架構。
聯昌研究指出,補貼政策的最壞影響一旦浮現,當局將無法持續落實,必須趁經濟表現仍穩健之際,改變現有機制和落實市場價格機制,減少政治干擾以及低收入者負擔。
儘管管制售價和補貼措施持續存在,但亞洲民間開始能夠接受當局減少補貼,轉嫁成本給消費人的措施,並給於更大的配合和體諒。
該行指出,2001年燃料補貼總額為24億令吉,佔國家營運開支的3.8%,或國內生產總值的0.7%。
但全球原油價走勢強勁,導致燃料補貼總額近年水漲船高,至2006年已擴大至73億令吉,佔營運開支和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,分別提高至6.8和1.3%。
2007年的油價狂飆,補貼總額更擴大至88億令吉,佔國民生產總值比率更進一步擴大至1.4%。
若國際油價持續徘徊每通100美元水平,今年的補貼總額將以接近1倍速度增長至155億令吉,佔營運開支的12%,和國內生產總值的2.3%比例。
該行指出,和區域13個國家比較,大馬汽油零售價每公升1令吉92仙,屬區域第二廉宜,僅比汶萊的1令吉22仙高,最接近大馬的是印尼的2令吉57仙,3個國家都是產油國。
須採措施緩和民生衝擊
基於政治因素和人民情緒,當局若對燃料補貼架構作出改革,必須先具備一些條件,以提高改革計劃的成功機會,有關的條件包括提高財務管理的透明度、教育和諮詢人民政府不可能永遠提供燃料補貼。
當局改革燃料補貼架構,須考量採取一些措施以緩和對民間低收入階層衝擊,包括提供現金援助、改善社會和硬體建設、削減個人所得稅等。
印尼當局2005年調漲燃料零售價,即提供現金援助給1600萬貧窮家庭,每戶家庭每3個月獲得配給30美元現金,另獲提供燃料優惠卡和固本。
另一種則是附帶條件的現金援助,每戶貧窮家庭必須符合某些條件,包括收入水平、孩子數目等,這類現金援助較前者更有效,並降低對經濟的影響,但必須獲得完善的管理和傳遞系統配合。
提昇民間公用設施是另一種援助,通過改善城市的公共交通設施,讓民眾有選擇減少使用自己的交通工具,間接降低民眾的燃料開銷。雖然只是部份消費者受惠,但更實際和可以永續實施。
降低個人所得稅是另一種可行方法,以提高每戶家庭的可支配收入,若油價增長步伐持續,或將低實惠程度。
19%發展中亞洲國家‧對汽油提供直接補貼
亞洲發展銀行去年進行的調查顯示,逾50%發展中亞洲國家以直接和間接管道,管制國內燃料價格。
在26個受調查國家中,約31%採取間接措施確保燃料售價合理,包括管制售價、稅務優惠,或通過國營石油公司提供補貼和吸納虧損。
約19%國家對汽油提供直接補貼、直接補貼柴油佔25%。53%國家為特定領域和用途,提供直接的補貼或稅務獎掖,即農、漁和運輸領域,以及烹飪和供電用途。
各國補貼燃料成本的資金來源,主要有3大類,半數國家通過財政預算案發出補貼,30%則從稅務轉移補貼負擔,28%則通過國營機構融資補貼,其中涉及銀行貸款或發售債券。
取消或減少補貼的好處
●政府可利用省下的資源,供進行更大生產用途的社會和發展項目
●設立市場價格機制,更有效率消費各種石油產品,根據國家石油報告,若不採取措施解決目前需求超越供應的問題,原本可保留另外20年的大馬石油儲存量,將提早用完並從2010年成為淨進口國。
●改善石油和相關產品的供求基本面,減少市場炒作活動,包括每次燃料售價調整,引起的物價騰漲效應。
●各行業自動轉嫁燃料成本,將穩定各行業成本,各項物價漲幅溫和而非尖銳。
Source:http://biz.sinchew-i.com/node/11390